打混凝土,用多少水?這是個問題 |
早在1918年,美國阿伯拉姆斯發表著名的水灰比定律就明確提出:“在一定的混凝土組成材料和試驗條件下,只要混凝土是可塑的,混凝土強度則取決于拌合水的數量。混凝土工作性包括以下性能:流動性、可塑性、穩定性、易密性。流動性決定分散系統中固相、液相的比率;可塑性是混凝土在外力作用下塑性變形的能力,與水膠比及漿體材料含量有關;穩定性指分散系統中固體的重力所產生的剪切應力不超過液相的屈服應力。穩定性好的拌合物,集料顆粒不發生大小分層和泌水現象;易密性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振搗施工中,能克服內部和表面的阻力,達到完全密實的能力。綜上所述,工作性良好的混凝土拌合物便于施工操作并能獲得均勻、密實的混凝土。 筆者對高性能混凝土特征提出以下幾點: (1)組成高性能混凝土的材料應在六組份以上,即水泥、水、細集料、粗集料、礦物細摻料、高效能復合減水劑等。 (2)高性能混凝土強度等級可放寬到C30 ,凡設計強度等級大于C30的混凝土均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從而擴大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范圍,為提高我國混凝土耐久性創造條件。 (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中的三個參數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應有一些變動與提高,即水灰比變動為水膠比,這是因為組成高性能混凝土材料之一的礦物細摻料多數為內摻,與水泥共同組成膠凝材料,而至今沿用的水灰比與強度的關系式同樣也適用于水膠比與強度的關系。 (4)高性能混凝土多數屬于大流動性混凝土,因此,砂率一般較普通混凝土高,以適應現代混凝土技術的制作及施工工藝的要求。 (5)為提高其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應嚴格遵守“最小單位體積用水量定則”,只要混凝土拌合物能滿足施工工藝對工作性的要求,用水量應盡全力降低。 (6)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在進行常規的流動性檢測中(目前,仍沿用坍落度試驗方法檢驗其流動性),應注意觀察其穩定性并檢測其擴展度。穩定性好的混凝土拌合物,不板結、不離析、不泌水,而擴展度可作為衡量其易密性的指標。
最終高性能混凝土用水量的最高限值,可根據水膠比按公式計算得出。隨著高性能混凝土強度等級逐級提高,用水量將相應降低。
|